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马植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存之不以予古拙。不责予以今人之态。
能遗其铅黄外饰。直索子心于古人之心。
在今之行古者然。虽无以应君子。
存之不友子以面。予何人。
敢不以心友于存之邪。且古人相知在此。
今愚忌存之固有未予知者。矧与相面者。
其能异于行路之人哉。固无也。
有恨偫居时。口未能言及此。
还罢又不相处。虽素尚蓄积。
竟未得露一毫于方寸之地。每一相见。
何尝不嗛嗛于内。若饮者实满于腹。
思一吐而未果者。存之谓予是言似乎哉。
以为似。则予不得不吐于存之矣。
先此二十年。予方去儿童心。
将事四方志。若学山者以一篑不止。
望嵚崟于上。誓不以邱陵其心而尽乎中道也。
志且未决。适遭天谴。
重罹凶咎。日月之下。
独有形影。存之以予此时宜如何心哉。
苟将尽馀息以鸿同大化。或有论予者。
相晓以古道。且曰。
若身未立于时。若名未扬于人。
若且死。独不畏圣人之经戒。
俾立身扬名之意邪。蹶然而恐。
震骇且久。曰。
微夫子。吾几得罪于圣人矣。
噫。圣人之言天戒也。
天戒何可违乎。历数岁。
自洙泗渡于淮。达于江。
洞庭三苗。踰郴而南。
涉浈江。浮沧溟。
罗浮。始得师于寿春杨生
杨生以传书为道者也。始则三代圣王死。
而其道尽留于春秋。春秋之道。
某以不下床而求之。求之必谋吾所传不失其指。
每问一卷。讲一经。
说一传。疑周公孔子邱明公羊高谷梁赤
若回环在座。以假生之口以达其心也。
迩来数年。精力刻竭。
希金口木舌。将以卒其业。
虽未能无愧于古人。然于圣人之道。
非不孜孜也。既而曰。
以是为驾说之儒。曷若为行道之儒邪。
贮之于心有经实。施之于事有古道。
犹不愈于堆案满架。矻矻于笔砚间邪。
徒念既往者未及孔门之宫墙。自谓与回牛相上下。
传经意者。家家自以为商偃。
执史笔者。人人自以为迁固。
此愚所以愤悱。思欲以圣人之为市南宜僚
以解其纷。以衡石轻重。
俾将来者知圣代有谯周焉。此某所以蓄其心者。
元和初。方下罗浮
梅岭。泛赣江
彭蠡。又抵于匡庐
匡庐有隐士茅君。腹笥古今史。
且能言其工拙赘蠹。语经之文。
圣人之语。历历如指掌。
予又从而明之者。若出井置之于泰山之上。
其为见非不宏矣。长恨司马子长谓挈诸圣贤者。
岂不然乎哉。脱渐子长之言。
予之厄穷其身。将淬磨其心。
亦天也。是天有意。
我独无恙。何也。
夫然。亦何必瞽吾目然后国语。
刖吾足然后兵法。抵宫刑然后史记邪。
予是以自忘。其愚瞽。
故有三传指要十五卷。汉书右史十卷。
黄中通理三卷。翼孟三卷。
隋监一卷。三禅五革一卷。
每撰一书。何尝不覃精潜思。
绵络指统。或有鼓吹于大君之前曰。
真良史矣。且曰。
上古之人。不能昭明矣。
某其如何。有知予者。
相期不啻于今人。存之信然乎哉。
此古人所以许一死以谢知已。诚难事也。
如不难。亦何为必以古人期于今人待邪。
又自史记班汉以来。秉史笔者。
予尽知其人矣。言东汉有若陈宗尹敏伏无忌边韶崔实马日磾蔡邕卢植司马彪华峤范煜袁宏
言国志有若卫顗缪袭应璩王沈傅元薛莹华覆陈寿。言洛京史有若陆机束皙王铨子隐
江左史有若邓粲孙盛王昭檀道鸾法盛臧荣绪。言宋史有若何承天裴松之苏宝沈约裴子野
言齐史有若江文通吴均。言梁史有若周兴嗣鲍行卿何之元刘璠
言陈史有若顾野王傅宰陆琼姚察子思廉。言十六国史有若崔鸿
言魏史有若邓渊崔浩弟览高允张伟刘横李彪邢蛮温子升魏收。言北齐史有若祖孝徵元规汤休之杜台卿子发李德林林子百药。
后周史有若柳虬令狐德棻岑文本。言隋书有若王师邵王颜师古孔㯋达于志宁李延寿
言皇家受命有若温大雅魏郑公房梁公长孙赵公许敬宗刘允之杨仁卿顾牛凤及子元朱敬则徐坚吴兢。次而修者亦近在耳目。
于戏。自东观至武德以来。
其间作者遗草有未行于时。及修撰未既者。
如闻并藏于史阁。固非外学者可得究诸。
予虽无闻良史。至于实录品藻。
增损详略。亦各有新意。
岂无班马之文质董史之遗直者邪。盖有之矣。
我未之见也。常欲以春秋条贯。
删补冗阙。掇拾众美。
成一家之尽善。有若采葑菲者无以下体。
衣狐裘者无以羔袖。言不多乎哉。
以为多。则存之视予力志何如耳。
阮嗣宗嗜酒。当时以为步兵校尉
虽非其任。贵且快意。
今予之嗜书。有甚于嗣宗之嗜酒。
且虚其腹。若行哺而实者。
存之宜如何予哉。传不云乎。
心志既通。名誉不闻。
其足下何遗邪。此存之所宜动心也。
脱禄不及厚孤弱。名不及善知友。
匡庐之下。犹有田一成。
耕牛两具。僮仆为相。
杂书万卷。亦足以养高颐神。
诚知非丈夫矣所立。固不失谷口郑子真耳。
敢布诸足下共图之。某再拜。
会稽京邑游好诗序 晚唐 · 顾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造化之功。东南之胜。
会稽知名。前代词人才子谢公之伦。
多所吟赏。湖山清秀。
超绝上国。偫峰接连。
万水都会。升高而望。
尽目所穷。苍然黯然。
兀然澹然。先春煦然。
似昼似翠。似水似冰。
似霜似镜。削玉似剑者。
霞布似窈窕者。霜清似英绝者。
如是者千状万态。绵亘数百里间。
则夫盘龙于泉。巢凤于山。
蕴玉于石。藏珠于渊。
固必有矣。真骇目丧精之所也。
其土沃。其人文。
虽逼闽蛮而不失礼节。虽枕江海而不甚瘴疫。
斯焉郡邑。一何胜哉。
将天地之乐。萃于此耶。
至于物土所产。风气所被。
鸟兽草木之奇。妖冶婵娟之出。
前圣灵踪。往哲盛事。
此传记所详。不假重言也。
斯但粗述其胜耳。仆虽乏才。
侍从至此。晨夕习业之外。
游览所得。吟咏烟月。
摅散情志。自足一时之兴也。
亦足快哉。然时或倚槛南临。
回首西望。相交朋远。
谁与同之。每思往年于京洛间。
见时俗之士。浮浅之流。
多誇邑外人家。有水木田园庄舍
甚为奇胜。可比江山。
尝与俱往。谓信然。
今在此。乃知前者之悠悠妄誇耳。
不足听。且夫方壶员峤。
源洞天。自标真圣之居。
不与嚣尘相接。非但计幽隐已也。
至于人寰所有游观。必当显敞。
知名若会稽山水。深不可测。
高不可及。如是乃能孕灵怪。
藏珍宝。生云霞而尽胜概耳。
岂于十亩之地。朝夕之间。
凿为污池。植为幽薮。
源流既迩。根柢可知。
深不过藏青蛙。密不过栖乌鹊。
而能出奇为胜哉。今之君子。
多尚奇好事。贵达显扬。
幽僻仄陋。则言之而实不足徵也。
不然。则是人能与造物争功矣。
今序其事。贻诸朋好知之者。
幸弃彼冗琐而同此游也。为通理矣。
辄以数篇鄙拙寄赠。诚玷视听。
贵尽其乐。以资笑言。
车驾还京师德音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九
朕闻天以阳居大夏
地以阴居元冬。
是明任德而不任刑也。
帝舜则举两阶之干羽。
成汤开三面之网罗。
是明好生而不好杀也。
朕以眇身。
嗣膺大宝。
垂三百年之宗社。
奉十七圣之威灵。
夕惕朝乾。
不忘寤寐。
岂谓衅生于地。
谪见于天。
霾尘暴起于两京。
蛇豕交横于四野。
宗庙乏飨。
干戈日寻。
盖获戾于上元
俾流灾于下土。
前岁才归大国。
又及播迁。
信由倚任之非良。
有愧精诚之未至。
贬衣损食。
庶塞乎愆违。
履薄临深。
每增于战惧。
方修郊庙。
且复京畿
而驻驿才安。
还宫可俟。
虔诚罔通于穹昊。
兵革又起于藩维。
盖以朕不敏不明。
君临兆庶。
仁不能叶生成之旨。
义不能符断割之几。
智无周物之明。
信寡应时之用。
陷蒸黎于涂炭。
致王室之险艰。
绵历岁时。
于兹八稔。
顾兹颓紊。
职朕之由。
且朕深宫九重。
跬步千里。
目虽视而不见。
耳虽听而不闻。
罪在朕躬。
痛入骨髓。
但仰天而投泣。
恨无地以容身。
抚几兴言。
何嗟及矣。
今则敬行避殿。
减膳彻县。
食无海陆之珍。
耳绝管弦之乐。
唯加惕励。
冀遂感通。
将宏及物之恩。
在布惟新之令。
应天下见禁囚徒。
除十恶忤逆。
官典犯赃。
持仗劫杀。
合造毒药。
开发坟墓。
其馀罪轻重递减一等。
左降官各与详所犯量移。
如巳经两度量移者。
宜并放还。
仍仰所在州府。
限德音到日。
准敕处分讫。
分析闻奏。
左降官及流人。
身有死者。
并许归葬。
凤翔府所管吏军百姓等。
切令招葺。
归安
纵与李昌符关连。
情非巨蠹。
及父兄在陇州城内。
事出胁从者。
一切不问。
陇州城内军吏百姓。
不得辄令损伤。
戴礼之文。
务先掩骼。
应有未葬骸骨。
及横尸在路。
委所在长吏速与收敛藏瘗。
其自兵荒以来杀伤之处。
委所在州县以孟冬赏死事之日。
于北郭除地。
用鸡豚设祭。
所贵以导和气。
且慰幽魂。
前年冬未出京之时。
如闻文武朝臣。
怆惶奔窜。
或因冻馁。
或遭锋刃。
遂致毙踣。
深可悯伤。
自累年来。
朝臣有因谪宦。
遂致殒身。
制使遽闻枉横。
宜令中书门下寻访。
各与赠官。
孝弟承家。
忠贞奉国
既显扬名之道。
宜加布泽之荣。
应内外文武臣及诸道节度观察防禦使随驾诸军头亡父母。
并准旧例。
各与追赠追封。
如有母亲见存者。
各与进封。
左右神策及随驾诸部兵士等。
戈负弩。
侍卫勤劳。
既效节以输诚。
实竭忠而排难。
永言勋绩。
宜有甄酬。
其随驾诸都头
宜各与勋爵。
未有功臣名号。
具将士次第填补。
不得虚被衣赐。
有紊典章。
如覆视不实。
节度使奏取进止。
判官重加贬责。
其边地沃壤极多。
岁收可望。
如闻耕牛素少。
戍卒苟安。
唯长蒿莱。
俱乏衣食。
节度使良田之处。
更议添人。
均配膏腴。
令其耕种。
制置利便。
酌中。
南山及平夏党项。
尽是百姓。
须令保安
长吏若能抚绥。
蕃人自然宁息。
切不得妄有侵扰。
致其怨嗟。
常须使商旅往来部落。
不得阻塞。
致理必先于尚俭。
伤风莫甚于穷奢。
朕苑囿不修。
珠玉不宝。
所思敦素。
每务去华
如闻卿大夫庶士。
近者竞崇侈靡。
莫辨等威。
服玩车舆。
皆越制度。
蠹于教化。
朕甚悯焉。
卿大夫当助我纪纲。
为人表则。
宜修俭约。
以变嚣风。
京师应有奢僭违令式者。
闻之当行朝典。
诸道申奏。
有草贼州县。
本皆齐人。
迫于冻馁。
召聚徒侣。
遂肆猖狂。
并仰所在长吏明加晓谕。
有能自新首罪。
一切不问。
如稔恶不悛。
事状难恕。
委所在长吏设法擒捕。
不得漏网。
上京诸司及天下州府负犯逃走罪人。
今春巳降德音。
除本罪合至死者。
咸通五年以前。
并停追捕。
归还故土。
其数至多。
虑被奸人递相恐动。
悉委所在告谕。
令其乐业。
无致惊惶。
如归复者恶迹贯盈。
不能改过。
更有违犯。
寻勘不虚。
便仰并举前愆。
一时痛断。
不得容隐。
侵害良善。
江淮商贾。
业在舟船。
如闻近日官中掳借甚苦。
或倾夺以充运米。
或题关以备载军。
非理滞留。
散失财货。
州县虽云和雇。
商人焉敢请钱。
本求锥刀。
翻成损折。
纵有冤屈。
岂能申论。
道路怨嗟。
莫甚于此。
自今以后。
委所在长吏切加禁断。
其所合供过军等舟船。
唯许空载航船。
便给见钱雇召。
如见装货物者。
切不得强令腾倒。
其州县所合雇船脚。
多无本色钱物。
皆是率配疲人。
起今以后。
并仰以上供钱充给。
如有茶盐舟船。
关系三司榷课者。
任准元敕处分。
自蛮寇侵扰。
连岁用兵。
耗蠹生灵。
海运为甚。
驱我赤子。
深入沧波。
睹骇浪而魂飞。
汎洪涛而心死。
继有覆溺。
多不上闻。
仍遣赔填。
急于风火。
哀其巳死之众。
不可复追。
念兹将毙之徒。
用延馀息。
江淮四道运粮。
所有沈覆米损船纲官所由船户及元发州县合赔填者。
并从放免。
更不得校料追徵。
应阙海运留系勘者。
并一时释放。
唯造船官吏须有勘覆者。
不在此限。
近日虫蝗。
米谷翔贵。
所在州府。
须使通流。
况闭籴之条。
著在格令。
近关州府通舟船处。
不得约勒商人。
固违敕旨。
江淮钱物到。
各宜优赏。
以身许国。
致命捐躯。
虑兹尽瘁之诚。
宜饰始终之典。
自兵兴以来。
所在都头大将
身殁王事。
未经赠官者。
仰本道各与分析闻奏。
量功劳优与赠官。
如有子孙。
仰本道各与补职。
存济。
行营将士。
如身殁王事者。
其衣粮并仰给与兄弟男侄。
如有父母无给养者。
切在安存。
勿令冻馁。
虽累有处分。
可一切施行。
或有义士忠臣。
图功立事。
力当国难。
身殁贼锋者。
宜委中书门下优与赠官。
兼访子孙。
俾沾禄仕。
用伸激劝。
冀洽恩荣。
扈从之劳。
辛勤备履。
若无升进。
何以奖酬。
其到兴元宫文武官等。
宜令优与迁改。
如巳经奖擢者。
特与量加阶爵。
贞观开元之后。
建中元和以来。
翊戴皇家。
扶持宗社。
勋绩巳铭于鼎鼐。
谋猷实在于册书。
如闻子孙或多淩替。
太师汾阳王子仪临淮王光弼西平王李晟咸宁王浑瑊太尉秀实颜真卿颜杲卿以下子孙。
宜各与一子九品正员官。
其子孙有才术可称。
中书门下量才叙用。
以劝勋贤。
律有驱率之科。
所宜原宥。
人无险诐之路。
固可矜宽。
其陷伪庭官寮。
多因迫胁。
旋宜叙用。
勿使栖迟。
左右神策军及沿边诸镇将士。
或堤防藩窃。
或控扼封陲。
戴甲戈。
眠沙卧碛。
无抱子弄孙之乐。
有离乡去里之嗟。
自乱离以来。
衣粮多阙。
顾兹疲弊。
深轸朕怀。
盖缘诸道赋税未来。
致使如此。
宜委度支户部盐铁使
各委官吏催促江淮及三川上供钱物。
充给两军及边镇将士衣赐。
如催勘有序。
其官吏各与优奖。
如全无次第。
必议惩责。
于戏。
朕以寡昧。
托亿兆之上。
不能克相上帝。
宠绥四方。
履地戴天。
痛心疾首。
是在股肱叶力。
藩翰同心。
保列圣之洪基。
佐冲人之薄德。
共成兴运。
以副殷忧。
为政之方。
实资共理。
且一邑之政。
由乎令长。
一郡之政。
由乎牧守。
一方之政。
由乎藩翰之臣。
夫政修于上。
则化行于下。
可以安人理国。
可以阜俗康时。
此古今之通理也。
乾符之后。
广明以前。
节制廉问之臣。
牧县之吏。
或抡拟不当。
或铨择非良。
藩翰者。
则惠养抚绥之术蔑闻。
居牧宰者。
则贪惏苛虐之风益甚。
或淫刑滥杀。
或剥衣及肤。
失业亡家。
南子北。
多使饥者不得食。
寒者不得衣。
奔窜道途。
跧藏山谷。
耕桑甚废。
旱沴相仍。
结为仇雠。
聚为盗贼。
冤愤之气。
上达于九天。
激怒之威。
横行于千里。
虔刘郡邑。
屠戮生灵。
怀逆节者。
得以逞其凶桀。
恣为暴扰。
蕴忠诚者。
虽欲平其祸乱。
益费机谋。
既往难追。
将来可保。
切在递加激谕。
渐致和平。
倘或刺史知惠养之方。
县令有抚绥之术。
公清克己。
廉慎当官。
绩效彰闻。
当与迁擢。
如或贪残不理。
害我疲人。
中书门下重加惩殿。
仍令诸道长吏观察判官切加察访
每岁具善恶奏闻。
自属兵戈。
全妨耕稼。
遂令垄亩。
尽变污莱。
盖以杀伤之馀。
流亡益甚。
宜加招抚
渐复农桑。
如有刺史县令
招收户口。
开垦荒田。
置买耕牛。
修置农具者。
委所在观察使精加点勘。
具数闻奏。
当据课效高低。
优加升奖。
朕端拱穆清。
思宏理道。
用忧勤而补过。
守慈俭以律身。
上展孝思。
下康庶务。
其于祀事。
尤在精崇。
常忧多难以来。
有乖敬慎。
至于牲币之数。
醯醢之宜。
必尽吉蠲。
或免简易。
宜委所司切加钤辖
不得因循。
夫俭者德之恭。
侈者恶之大。
唐尧土阶三尺。
夏禹菲食卑宫。
先圣遗风。
后王轨范。
其有司合进常膳三分。
宜减一分。
六宫嫔御。
见在者人数不多。
此外不令更有添置。
或有因缘寇盗。
流落外方。
宜委所在长吏
便与嫁遣。
任自营生。
不用送到驾前。
冀免虚有劳费。
自此诸道更不用进声乐及女弟子。
歌舞衣服。
绮缯组绣。
雕镂珠玑。
颇害女工。
实妨农事。
奇技淫巧。
往哲所讥。
况遇艰难。
尤宜俭素。
其诸道不得进奉纹绣宫锦雕镂轻靡彰施之物。
五坊鹰犬。
以备时蒐。
方当勤恤之时。
宁有畋游之乐。
其鹰犬并令解放。
不用更置。
诸道亦不须进送。
艰难巳久。
增修未知。
展瑞披图。
良多内愧。
且以为白乌丹鹊。
不如孝子忠臣。
甘露醴泉
未若风调雨顺。
自今以后。
诸道所有祥瑞。
并不要图画及进。
辅成教化。
实在贤良。
用副旁求。
必资博采。
宜令文武常参官举刺史县令有异政殊绩者。
沦滞山林有奇文异行者。
所期表异。
无或面欺。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各加旌表。
以示乡闾。
父老有年九十以上者。
赐帛二匹。
五石。
仍令所在以上供物支付。
瘖聋跛躄鳏寡孤独者。
委所在切加存恤。
无使恓惶。
名山大川。
兴云致雨。
冀保顺成之岁。
宜申望祀之仪。
太清宫骊山华岳南山广惠公岩谷湫凤翔启圣宫邠州要册湫。
宜各差官祷谢。
其诸道应有祠庙禁于祀典。
及先圣灵迹。
各委长吏差官精诚启告。
凡关百姓安危。
风土利病。
俾其苏息。
切在抚绥。
讹弊既多。
固难遍举。
仰所在长吏审详利害。
一一条奏。
所冀凋残。
渐成完辑。
勿辜委遇。
副我忧勤。
于戏。
朕为人君父。
累属乱离。
一发言未尝不兢忧。
一举足未尝不愧悼。
徒思罪己。
安敢尤人。
中外臣寮。
宜悉朕意。
梁启圣匡运同德功臣淮南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淮南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安抚兼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尚父尚书令扬杭越等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吴越王钱公生祠堂碑 五代 · 李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七
维有梁之抚运也。皇灵阐乎区外。
大礼升于土中。元亨利贞。
飞龙据在天之位。聪明神武
流乌当受命之符。山川出云。
河洛开奥。夔魑魍魉。
慑夏鼎以奸销。梼杌穷奇。
格舜干而心服。于是南踰骆越。
北暨辰韩。东极沧湄。
西临黑水。莫不来庭捧贽。
厥角献琛。译有外邦。
贡无虚月。谷风啸虎。
胶庠奏乐职之诗。山䃭射牛。
封禅草礼官之议。皇帝尚或谦冲至德。
兢畏万几。日昃忘劳。
宵分辍寐。弗矜弗伐。
恒以百姓为心。虽休勿休。
能使三时不害。务敦其实。
所宝惟农。以麟凤龟龙为下科。
用黍稷为上瑞。君倡臣和。
草偃风行。克勤之心。
率励于邦国。固本之德。
浃洽于吏民。天下翕然。
颂声斯起。越五年夏四月
上坐便殿。顾谓翰林学士尚书右司郎中知制诰李琪曰。
朕有宝臣。国之巨栋。
加地进律。虽图伯舅之功。
严像立祠。尚慊缁黄之愿。
去岁杭越等州军府将吏士民耆艾列状。以吴越王钱镠
惠及于物。恩结于人。
愿立生祠。式光异政。
今我俞允。显其勋劳。
汝为好辞。以永嘉闻。
微臣俯伏奉诏。兢兢莫图。
玷厥庸。弗任其职。
臣伏闻高辛氏得天之道。实举庞鸿。
伊耆氏象日之明。亦询朱虎
况乎戎衣定国。革路兴邦。
非哲后无以建丕图。非伟人无以康大业。
灌坛风雨。佐圣室之宏规。
莘鼎盐梅。集商王之景命。
吴芮鄱阳之众。窦融兴陇右之师。
并翊天飞。咸开帝绪。
其有连衡接武。并驾齐驱。
昭昭然为国元勋。合符英佐者。
即今启圣匡运同德功臣淮南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淮南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安抚兼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尚父尚书令扬杭越等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食邑二万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吴越王即其人也。公名
字具美。其先本彭城人也。
缅维英绪。实肇遐源。
或标举精神。擅表仪于晋魏。
或元通梦想。冠雄勇于齐梁
馀烈具存。洪源遂广。
大王父讳沛。累赠尚书左仆射
王父讳宙。累赠太师
烈考讳宽。累赠中书令
并禀粹地灵。腾英岳秀。
百禄是荷。为积庆之家。
五世其昌。启莫京之裔。
诞兹人杰。贻厥孙谋。
公即中书令之嫡长子也。幼而通理
有岐嶷之姿。长而不偫。
抱清明之德。雷泉英槩。
金宿精光。洪钟非戛击之音。
大玉非磨砻之器。鹰瞵八表。
虎视三江。魏帝目为人雄。
晋后谓之王佐。屹风棱于气表。
华岳五千。豁宇量于胸中。
云梦八九。厥初以永嘉东渡。
世德继昌。分京公暨日之枝。
袭憬祖涵云之派。缅惟浙右。
邑号临安。西连天目之岑。
东接秦峦之势。双川喷雪。
石镜之清光。万岫参寥。
孕官山之王气。公克膺灵秀。
载诞隽贤。始囊萤于桑盖之阴。
终奋剑于沤麻之地。时属唐朝季末。
历数将移。戎马生郊
蜚鸿满野。公遂相时而动。
悯物兴嗟。为国平凶。
与民定乱。散家财而养士。
训父子以为军。楚卒八千。
徒矜组练。梅鋗十万
浪号熊罴。指挥而立致风云。
叱咤而坐移山岳。复值江南搔扰。
溪洞兴妖。邻凶则极目朱眉。
巨憝则满郊白帜。小则倪知新朱实之辈。
据险隘以蜂屯。大则黄巢尚让之徒。
掠藩方而虎噬。公乃旋分骁锐。
密运机钤。抉鼠穴以枭夷。
突豺牙而破轸。自此军威益振。
号令愈明。辅本郡之政经。
统八都之纪律。然而辛勤百战。
平定四凶。方澄两浙之波澜。
尽扫十州之氛祲。积田穰苴之威望。
峻郤元帅之雄名。故能大建勋庸。
荣超崇极。顷岁浙东观察使刘宏者。
萑苻害马。齐兖逋氓。
脱身偫盗之中。潜宠察廉之位。
妄以金刀自谶。潜蓄奸谋。
忽萌吞并之心。继犯青疆之地。
先焚渔浦。次劫九乡
或聚犬众于七州。或恃狐鸣之数万。
公躬临矢石。手运戈矛。
一呼而瓦振长平。屡战而尸填濉水。
连擒昆弟。悉斩魁渠。
或跋寨以全坑。或单衣而夜逸。
中和五年。公统领兵士。
远过重山。筑垒进军。
攻围日蹙。逆首望风逃遁。
寻于巡管收擒。公乃手剑旗亭。
以谢戎庶。其次光启三年春
镇海军节度使周宝。以衅生亲戚。
旄节播迁。公愤其黜逐帅臣
志期剪戮。于是大陈卒乘。
径赴朱方。迎请藩侯。
敬事如旧。而薛朗巢危食尽。
遂就活擒。牲于灵柩之前。
以雪幽明之愤。此际蔡寇孙儒
鲸吞黟歙。猬磔泃川。
杨行密窘甚析骸。乞师救命。
公乃三路馈食。两面助兵。
清雾市之妖。逐解晋阳之急。
乾宁三年威胜军节度使董昌
是公匡戴。坐拥节旄
不遵良佐之箴规。遽惑妖人之诡谲。
而又淫刑虐杀。人神不容。
兴羿浞之逆谋。僭罗平之伪号。
公往回百谏。竟拒忠言。
遂奉前朝诏书。委其讨伐。
邻凶行密。见利忘义。
怙乱朋奸。广裔豺狼。
攻围城垒。公仗顺讨逆。
奋一当十。戮枭獍于近郊。
破鲸鲵于槜李。挫行密而奔仁义。
陶雅而窜田頵。然后径赴稽山
亲平禹穴。出军民于汤炭。
洒士庶以膏霖。腾万口之欢声。
溢千门之喜气。前朝乃就加公掌武之秩。
锡地之荣。分四骑之碧油。
佩两藩之金印。周旋二纪。
剪落四凶。始得安吴越之封疆。
泰牛女之耕织。若夫天下有急。
王孙遂立于坛场。日中而趋。
司马亟颁于符节。其间水深则蛟产。
林大则蠹生。提封渐广于支巡。
牧守难齐于忠荩。其有如霅川李师双溪王坛新定陈询瀫水陈章温江惠缙云卢佶蘋渚高澧及外都叛将徐绾许再思之辈。
或军行末校。或草泽逋民。
发迹戎辕。素无显效。
蒿艾岂栋梁之器。犬彘怀噬主之心。
悉被淮甸回邪。潜为诱煽。
负本藩之提挈。辜解缚之深恩。
窃弄干戈。自贻覆餗。
公山苞朽壤。海纳昏波。
雍齿以自新。待樊崇以不死。
俟其恶盈贯满。不得已而用兵。
才举偏师。处处摧拉。
皆是公临机独断。决胜万全。
威飙震慑于江涛。勋格抗于山阜。
固已书于甲令。列在世家。
处台铉而弥光。受彤玈而不愧矣。
公宣慈禀。性。
明粹在躬。五精妙察于次躔。
六蔀旁该于历数。帝师刘向
悬知白水之符。国士殷馗
黄星之瑞。是以高梧倾凤。
大厦占乌。拱牲币以宗尧。
率讴歌而戴舜。先是上在藩邸。
公潜输大义。密奉上交。
溯九万里之灵飙。挺三十年之神契。
岂比河西已定。尚兴游帝之谈。
陔下将平。始拒狂巫之说。
不然。则何得印方似斗。
言出如纶。适拜前恩。
仍加后宠。皇帝践祚之元年夏五月
定封赏之数。报缔搆之勋。
右金吾卫大将军隐驰传进封公为吴越王秋八月
震天威。屡陈戎捷。
授公兼淮南节度使。二年。
皇帝肃郊禋之礼。洒雨露之恩。
奠玉燔柴。所以昭事上帝。
疏爵焘土。于是宏奖诸侯。
以公为守中书令。复命刑部尚书姚洎持节吴越王册礼。
春三月。以公奉菁茅之贡。
远述职方。陈玉帛之仪。
恒先宰旅。进公为守太保
秋八月。以公解长洲之围。
复震泽之郡。用匡九合。
宜总五兵。拜公为守太尉中书令
五年。以公仪藩垣
经纬文武。当吕望四征之重。
伊尹百揆之先。召公为守尚书令
朝廷复以公累朝硕量。开国宏勋。
有同心同德之功。著十乱八元之业。
威略主列藩盟歃。忠贞为社稷金汤。
周文王得渭水之贤。犹尊极品。
我国家倚扶天之柱。宜峻殊恩。
册拜公为尚父。仍加井邑实封。
异礼。昔杜元凯之平吴会
止镇一州。昆阳侯之定淮夷。
不阶三事。未有光昭大典。
卓荦鸿恩。輶轩相袭于道途。
简册交驰于冕弁。三十二人之画像。
旌显非多。五十四县之疏封。
回旋小。罗旃设戟。
誓岳盟河。廊庙之邻哉臣哉。
勋名之大矣神矣。公以富强之俗。
训骁勇之兵。戈舰三千。
旌门百万。水犀鲛革。
甲光照互父之山。秋雁鱼丽。
阵势骇蚩尤之国。加以竹头木屑之用。
盐田沪渎之饶。有益军须。
莫先戎费。爱人若已。
决事如神。严明有拔薤之功。
听察得分缣之理。除残去弊。
守正申威。画冠不犯于四封。
列货羞谈于二价。使江湖之上。
棹有歌声。斗牛之间。
狱无冤气。矧又敬穹昊。
虔奉缁黄。百灵输戬谷之祥。
万庾洽京坻之稔。用天分地。
务穑劝农。保慈俭以律身。
变舄卤而收利。穰穰多
人为万石之家。膴膴良田。
户有千金之堰。风谣逸豫。
礼让兴行。君子谓之乐郊
神人称其福地。岂可使燕山车骑。
空铭幕府之勋。齐国相君。
不颂祠堂之美。微臣仰膺睿旨。
俯扣庸音。敢书无愧之词。
用纪不磷之绩。庶使披文相质。
与日月而俱悬。积德累功。
共江山而更远。是旌民爱。
式表君恩。谨为铭曰。
彼穹初圆。补石而正。
下土未乾。决河而定。
我后创业。惟公佐命。
内赞皇极。外绥戎柄。
雄雄伟人。元象降神。
山海其度。麟凤其身。
地开茅土。天授经纶。
謺封异姓。屡委洪钧。
多艺不矜。好谋而惧。
养士分甘。尊贤吐哺。
历数该博。襟灵颖悟。
识辨彤云。先知圣祚。
昔之未遇。始用英才。
渡浙。拂电萦雷。
瓦解。密冰摧。
狼精夜陨。虎幄晨开。
今也元勋。拥旄三镇
剑骑山积。戈船海振。
册以车辂。赐之膰脤。
烈烈威风。专征仗顺。
惟公之明。间世而生。
片言折狱。半面知名。
吏绝巧诋。人无匿情。
政刑一槩。如水之平。
善诱黎氓。服勤耕稼。
携稚就丰。佩牛归化
再熟。八蚕桑柘。
足食足兵。述方而霸。
军民感惠。易世于兹。
哀矜耆艾。抚养茕嫠。
如母之爱。如父之慈。
告于天子。愿启生祠。
厥祠既。邃宇加饰。
彰民之心。表公之德。
上帝锡祉。诸侯取则。
取之伊何。勿扰勿亟。
丝纶有命。琬炎徵文。
爰驰上列。式奖鸿勋。
浚义才子。安阳令君。
永标今古。名播万春。
裴尚书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呜呼。天祸瓯邦。
尚书告薨。哀哀瓯民。
罢韨辍舂。何时复睹。
盛德形容。伏惟尊灵。
惠和温恭。识洞元龟。
文掩雕龙。天生大贤。
叶赞时雍。至人厌世。
寥廓为友。精神不留。
天地长久。谷神不死。
是曰长生。伏料尚书
上宾天庭。悲号者何。
在物之情。惟公据道。
夙负重名。爰自成才。
历拜通荣。五十馀年。
侍奉承明。随难西蜀
拔身定倾。有唐中兴。
累践铨衡。朝廷拟公。
三老五更。上忧方隅。
出典百城。浅学自私。
掩善扬鄙。峨峨尚书
近仁不已。昔在春宫。
先我大国。郁兴多士。
周易有云。黄中通理
其斯谓乎。自我江潭。
于今多秩。处顺保终。
洗然自逸。上官
粜盐蛟室。奄居黄泉。
不见白日。顾惟陋贱。
时承周密。感德怀仁
何时终毕。神仪超忽。
灵驾徘徊。敢申薄礼。
以表深哀。伏惟尚飨。
唐舍人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
维元和元年岁次景戌正月景寅十九日甲申
户部侍郎权德舆
谨以清酌时羞之奠。
敬祭于故礼部郎中知制诰唐君之灵。
呜呼文编。
茂才全。
弱冠知名。
时推隽贤。
含章振藻。
金石在悬。
缘情放言。
采组相鲜。
忆昔淮湖。
与君觏止。
忘形合志。
造适通理
瓜步邗沟
吴山楚水。
芝兰之室。
三十年矣。
君自左史
进居台郎
予叨礼官
亦忝周行。
熙春至止。
休沐相将。
才盍簪于上国。
俄出守于遐方。
盛山云安。
风水迢递。
屈此二郡。
俄然半世。
文章焕发。
书札相继。
辛酸苦言。
款曲嘉惠。
顾我忝旷。
愧君沦滞。
屡封荐章。
辄以人废。
每与公范
交修宿契。
不进不止。
中心自誓。
大君继明。
元凯持衡。
方开宣室。
以待贾生
裁成训命。
所谓文柄。
诏君居之。
士友相庆。
迟迟征轩。
来自荆门
凡我同人。
载劳梦魂。
屈指继日。
俟君西垣
不及百里。
俄归九原
呜呼文编。
此痛难言。
寿堂野土。
一别终古。
平昔风姿。
杳无处所。
樽酒簋贰。
涕零如雨。
冥漠之閒。
神其听否。
尚飨。
僧道拜君亲议状 唐 · 薛孤吴仁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一
道家立旨。
取贵于柔谦。
释教为宗。
有存于汲引。
虽复迈九仙而飞迹。
标致弗爽于同尘。
超十地而游神。
修行岂乖于忍辱。
且君亲尊重。
比乾严而有裕。
臣子忠肃
申拜伏而无违。
斯乃万国之大经。
千叶之常轨。
居造次而必践。
处少选而难废。
至若缁黄二教。
顿捐兹礼。
唯擅贡高之法。
莫循资敬之仪(事如同驭寺议中弹)
虚启弊风。
实差彝典(事如右武卫议中弹)
但劝诱之规。
虽则多躅。
等归利物。
宁履义方。
何必骄倨为容。
便跻众妙之域。
虔恭表节。
遂隔真如之镜(事如左戎卫议中弹)
缅寻指趣。
深谓不然。
致拜君亲。
实为通理
谨竭愚
庶会宏谟。
深惧不当。
退用惭惕。
谨议。
内德论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若夫十力调御。
运法舟于苦海。
三乘汲引。
坦夷途于火宅。
劝善进德之广。
七经所不逮。
戒恶防患之深。
九流莫之比。
但穷神知化。
其言宏大而可警。
去惑绝尘。
厥轨清邈而难逃。
华夷士庶。
朝野文儒。
各附所安。
鲜味斯道。
自非研精以考真妄。
沈思而察苦空。
所以立匪石之信根。
去若网之疑盖。
远则净名妙德。
宏道胜而服勤。
近则天亲龙树。
悟理真而敦悦。
罗什道安之笃学。
元宗而益敬。
僧睿慧远之归信。
迄皓首而弥坚。
士安之淫书。
宣尼之玩易。
千金未足惊其视。
八音不能改其听。
闻之博而乐愈深。
思之深而信弥笃。
皆欲罢而不能。
则其非妄也必矣哉。
我皇诞膺天命。
宏济区宇。
覆等苍旻。
载均厚地。
扫氛祲。
清八表。
救涂炭。
宁兆民。
五教敬敷。
九功惟叙。
总万古之徽猷。
改百王之馀弊。
搜罗庶善。
崇三宝以津梁。
芟夷偫恶。
屏四部之稊莠。
遵付嘱之遗旨。
绍隆要术
功德崇高
昊天罔喻。
但搢绅之士。
祖述多途。
各师所学。
异论锋起。
或谓三王无佛而年永。
二石有僧而政虐。
损化由于奉佛。
益国在于废僧。
苟明偏见。
未申通理
博考兴亡。
足證浮伪。
何则。
亡秦者胡亥
时无佛而土崩。
兴佛者汉明。
世有僧而国治。
周除佛寺。
而天元之祚未永。
隋宏释教。
而开皇之令无虐。
盛衰由布政
治乱在庶官。
归咎佛僧。
实非通论。
且佛唯宏善。
不长恶于臣民。
戒本防非。
何损害于家国。
若人人守善。
家家奉戒。
则刑罚何得而广。
祸乱无由而作。
骐骥虽骏。
不乘无以致远。
药石徒丰。
未饵焉能愈疾。
项籍丧师。
范增之无算。
石氏兴虐。
岂浮图之不仁。
但为违之而暴乱。
未有遵之而凶虐。
由此观之。
亦足明矣。
复有谓正觉为妖神。
比净施于淫祀。
訾而谤之。
无所不至。
圣朝劝善。
立伽蓝以崇福。
迷民起谤。
反功德以为疣。
此深讪上。
非徒毁佛。
愚窃抚心而太息。
所以发愤而含毫者也。
忝赖皇恩。
预沾法雨。
切磋所惑。
积稔于兹。
信随闻起。
疑因解灭。
昔尝苟訾而不信。
今则笃信而无毁。
近推诸已。
广以量人
凡百轻毁而弗钦。
皆为讨论之未究。
若令探赜索隐。
功齐于澄什。
必皆深信笃敬。
志均于名僧矣
师政学匪钩深。
不臻妙。
少有所闻。
微去其惑。
谨课庸短。
著论三篇。
辩惑第一。
明邪正之通弊。
通命第二。
辩殃庆之倚伏。
空有第三。
破断常之执见。
覈之以偫言。
考之以众善。
上显圣朝之净福。
下折淫祀之虚诽。
徒有斯意。
实乏其才。
属词鄙陋。
援證庸浅。
虽竭愚勤。
何宣圣德。
庶同病而未愈者。
闻浅譬而深悟也。
如籓篱之卉。
或蠲疾于腹心。
藜藿之餐。
傥救喂于沟壑。
若金丹在目。
玉馔盈案。
顾瞻菲薄。
良足陋矣。
黄目樽赋(以清庙之器所以礼神为韵) 中唐 · 裴度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七
圣人之制祭也。
因物达情。
比象配类。
尽内心之享礼。
定黄目之彝器。
居樽之上。
察神之至。
黄其色。
保纯固于中央。
目以名。
洞清明于幽邃。
将以赞禘祫。
报天地。
成形而百代犹传。
遍祭而万灵具醉。
懿夫周礼尽在。
殷荐孔明
郁鬯馨而外达。
湛醪华而内清。
濩落为用。
昭彰表诚。
自可配于龙勺。
焉取俦于兕觥。
当其霜露盛时。
金石奏庙。
虔之始。
在物居要。
动明酌而曼醁腾光。
澄旧污而圆规纳照。
且礼经所纪。
象设有以。
首瑚琏之序。
助宗庙之美。
体含宏。
足擎跽。
从祝之献。
而如鼎之峙。
精气皎于外饰。
黄润艳于通理
严敬而挹。
且见夫爵盈。
明德之歆。
讵闻乎罍耻。
若乃笾豆并置。
陶匏共陈。
亦可以备观光之祭法。
摅素怀于蜡宾。
酌其中。
谅明明之取义。
华其睆。
将属属以交神。
至于夜燎之时。
宿设之所。
含霜若丽夫金质。
导气更宜夫桂醑。
自合礼于宗彝。
匪齐名于杜举
是知纯嘏将降。
明禋在兹。
达臭阴于勿勿。
驻灵驾之偲偲。
尚礼然也。
明王用之。
方今乐和同。
礼无体。
粢盛式务。
郁器光启。
客有习于声诗。
愿奉樽而观礼。
策林 其六十三 六十三沿革礼乐806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
礼乐之用。
百王共之。
然则历代以来。
或沿而理。
或革而乱。
或损而兴。
或益而亡。
何述作之迹同。
而失得之效异也。
方今大制虽立。
至理未臻。
岂沿袭损益。
未适其时宜。
将文物声明。
有乖于古制。
思欲究盛礼之旨。
审至乐之情。
不和者改而更张。
可继者守而不失。
具陈其要。
当举而行。
臣闻议者曰。
礼莫备于三王。
乐莫盛于五帝。
非殷周之礼。
不足以理天下。
尧舜之乐。
不足以和神人。
是以总章辟壅冠服簠簋之制。
一不备于古。
则礼不能行矣。
干戚羽旄屈伸俯仰之度。
一不修于古。
则乐不能和矣。
古今之论。
大率如此。
臣窃谓斯言。
失其本。
得其末。
非通儒之达识也。
何者。
夫礼乐者。
非天降。
非地出也。
盖先王酌于人情。
张为通理者也。
苟可以正人伦。
宁家国。
是得制礼之本意也。
苟可以和人心。
厚风俗。
是得作乐之本情也。
盖善沿礼者。
沿其意不沿其名。
善变乐者。
变其数不变其情。
故得其意。
则五帝三王不相沿袭。
而同臻于理。
失其情。
王莽屑屑习古。
适足为乱矣。
故曰行礼乐之情者王。
行礼乐之饰者亡。
盖谓是矣。
且礼本于体。
乐本于声。
文物名数所以饰其体。
器度节奏所以文其声。
圣人之理也。
礼至则无体。
乐至则无声。
然则苟至于理也。
声与体犹可遗。
况于文与饰乎。
则本末取舍之宜。
可明辨矣。
今陛下以上圣之资。
烈祖之制。
不待损益。
足以致理。
然苟有沿革。
则愿陛下审本末而述作焉。
盖礼者。
安上理人为体。
以别疑防欲为用。
以玉帛俎豆为数。
以周旋裼袭为容。
数与容。
可损益也。
体与用。
不可斯须失也。
乐者。
以易直子谅为心。
以中和孝友为德。
以律度铿锵为饰。
以缀兆舒疾为文。
饰与文。
可损益也。
心与德。
不可斯须失也。
夫然。
则礼得其本。
乐达其情。
虽沿革损益不同。
同归于理矣。
代忠亮荅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等书808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大唐四镇北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丹阳郡朱忠亮致书大藩东道节度使论公都监军使论公麾下。
专使辱问。
悚慰良深。
国家与吐蕃代为舅甥。
日修邻好。
虽曰两国。
有同一家。
至于封疆。
尤贵和叶。
忽枉来问。
稍乖素诚。
虽有过言。
敢以衷告。
来书云频见烧草。
何使如然者。
至如时警边防。
岁焚宿草。
盖是每年常事。
何忽今日形言。
况牛马因风。
犹出疆以相及。
草木延火。
纵近境而何伤。
遽怀异端。
未敢闻命。
又云去年忽生异见。
近界筑城者。
且国虽通好。
军不撤警。
近边修缉。
彼此寻常。
况城是汉城
地非蕃地。
岂乖通理
何致深疑。
静言思之。
谁生异见。
顷当报牒。
彼已息讼。
今又再言。
宁无惭德。
又云皇天无亲。
有德即辅者。
皇帝君临万方。
迨及四载。
道光日月。
德动乾坤。
南北东西。
化无不及。
若非皇天辅德。
明神福仁。
北虏何为归明。
南蛮何为慕化
风雨何因大顺。
岁时何因屡丰。
则神助天亲。
可明验矣。
彼若无故生疑。
无端结怨。
但思小利。
不务远图。
则咎孽之生。
恐不在此。
永言取笑。
却请三思。
又云汉之臣下。
频有叛逆者。
近以吴蜀小寇。
暂肆猖狂。
未及讨除。
寻以殄灭。
皇威不露。
妖沴自清。
岂假彼蕃。
远思旁助。
忠亮谬蒙恩渥。
叨在藩垣
恭守边隅。
幸邻封壤。
纵未能为汉名将。
亦不可谓秦无人。
辄献直言。
以袪深惑。
愿推诚信。
同保始终。
令图。
以求多福。
岁暮严寒。
惟所履安胜。
远垂惠贶。
愧佩殊深。
今因押衙回。
亦有少荅信。
具如别纸。
恕轻鲜也。
不具。
忠亮谨白。
钱塘湖石记824年3月10日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钱塘湖事。
刺史要知者四条。
具列如左。
钱塘湖一名上湖
周回三十里。
北有石函。
南有笕。
凡放水溉田。
每减一寸。
可溉十五馀顷。
每一复时
可溉五十馀顷。
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
立于田次。
与本所由田户。
据顷亩。
定日时。
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若岁旱百姓请水。
须令经州陈状。
刺史自便押帖所由即日与水。
若待状入司。
符下县。
县帖乡。
乡差所由。
动经旬日。
虽得水。
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大抵此州春多雨。
多旱。
若堤防如法。
蓄泄及时。
即濒湖千馀顷田无凶年矣(原注州图经云湖水溉田五百顷谓系田也今按水利所及其公私田不啻千馀顷)
钱塘盐官界。
应溉夹官河田。
放湖入河。
从河入田。
盐铁使旧法。
又须先量河水浅深。
待溉田毕。
却还本水尺寸。
往往旱甚。
即湖水不充。
今年修筑湖堤。
高加数尺。
水亦随加。
即不啻足矣。
晚或不足。
即更决临平湖。
添注官河。
又有馀矣(原注虽非浇田时若官河乾浅但放湖水添注可以立通舟船)
俗云。
决放湖水。
不利钱塘县
县官多假他词以惑刺史
云鱼龙无所托。
或云菱茭失其利。
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
菱茭与梁之利孰多。
断可知矣。
又云。
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
亦妄也。
且湖底高。
井管低。
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湖耗则泉涌。
虽尽竭湖水。
而泉用有馀。
况前后放湖。
终不至竭。
而云井无水。
谬矣。
其郭中六井
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
甚利于人。
与湖相通。
中有阴窦。
往往堙塞。
亦宜数察而通理之。
则虽大旱。
而井水常足。
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
湖浅则田出。
湖深则田没。
田户多与所由计会。
盗泄湖水。
以利私田。
其石函南笕。
并诸小笕闼。
非浇田时。
并须封闭筑塞。
数令巡检
小有漏泄。
罪责所由。
即无盗泄之弊矣。
又若霖雨三日已上。
即往往堤决。
须所由巡守
预为之防。
其笕之南。
旧有缺岸。
若水暴涨。
即于缺岸泄之。
又不减。
兼于石函南笕泄之。
防堤溃也(原注大约水去石函口一尺为限过此须泄之)
予在郡三年。
仍岁逢旱。
湖之利害。
尽究其由。
恐来者要知。
故书于石。
欲读者易晓。
故不文其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
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翰林院故事记 唐 · 韦执谊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五
翰林院者。在银台门内麟德殿西重廊之后。
盖天下以艺能伎术见召者之所处也。学士院者。
开元二十六年之所置。在翰林之南。
别户东向。考视前代。
即无旧名。贞观中
秘书监虞世南等十八人。或秦府故寮。
或当时才彦。皆以宏文馆学士会于禁中。
内参谋猷。延引讲习。
出侍舆辇。入陪宴私。
十数年间。多至公辅。
当时号为十八学士。其后永徽中
黄门侍郎顾琮复有丽正之称。开元初
中书令张说等又有集贤之目。皆用讨论。
未有典司。元宗以四隩大同。
万枢委积。诏敕文诰。
悉由中书。或虑当剧而不周。
务速而时滞。宜有偏掌。
列于宫中。承导迩言。
以通密命。由是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
入居翰林。供奉别旨。
于是中书舍人吕向谏议大夫尹愔首充焉。虽有密近之殊。
然亦未定名。制诏书敕。
犹或分在集贤。时中书舍人张九龄中书侍郎徐安贞等迭居其职。
皆被恩遇。至二十六年
始以翰林供奉改称学士。由是遂建学士
俾专内命。太常少卿张垍起居舍人刘光谦等首居之。
而集贤所掌。于是罢息。
自后给事中张淑中书舍人张渐窦华等相继而入焉。其外有韩翃阎伯玙孟匡朝陈兼蒋镇李白等。
在旧翰林中。但假其名。
而无所职。至德以后。
军国务殷。其入直者。
并以文词共掌诰敕。自此北翰林院始无学士之名。
其后又置东翰林院金銮殿之西。随上所在而迁。
取其便稳。大抵召入者一二人。
或三四人。或五六人。
出于所命。盖无定数。
亦有鸿生硕学。经术优长。
访对质疑。主之所礼者。
颇列其中。崇儒也。
初自德宗建置以来。秩序未立。
廷觐之际。各趋本列。
贞元元年九月。始有别敕。
令明预班列。与诸司官知制诰同列。
故事。中书以黄白二麻。
为纶命重轻之辨。近者所出。
独得用黄麻。其白麻皆在此院。
自非国之重事。拜授将相
德音赦宥。则不得由于斯。
稽夫发挥大猷。藻绘上命。
只简片削。可以动乎人神。
风行四方。万里始觐。
制诰之谓欤。盖人君深拱端默于穆清之中。
茫茫九区。视听不及。
虽尧德舜智。汤明禹哲。
不能庭策以朝告。不能家阅以户臻。
必欲忘典谟。掩训誓。
阴谕于天下。密符于胸襟。
洪荒以还。所蔑闻也。
故议定于内。而事修于外。
言发于上。而旨达于人。
微乎斯。百度阕矣。
况此院之置。尤为近切。
左接寝殿。右瞻彤楼。
晨趋琐闼。夕宿严卫。
密之至也。骖镳得御厩之骏。
出入有内司之导。丰肴洁膳。
取给大官。衾裯服御。
资于中库。恩之厚也。
备侍顾问。辨駮是非。
典持缣牍。受遣偫务。
凡一得失。动为臧否。
职之重也。若非谨恪而有立。
秉贞而通理。俾乂枢要。
简于帝心。言不及温树之名。
慎不遗辕马之数。处是职者。
不亦难乎。至于强学修词。
刀笔应用。或久洽通儒之望。
或早升文墨之科。虽必有之。
乃馀事也。自立院已往。
五纪于兹。连飞继鸣。
数逾三十。而屋壁之间。
寂无其文。遗草简略于㭊编。
求名时得于邦老。温故之义。
于斯阙如。偫公以执谊入院之时。
最为后进。纪叙前辈
便于列词。收遗补亡。
敢有多让。其先后岁月。
访而未详。独以官秩名氏之次。
述于故事。庶后至者。
编继有伦。贞元元年龙集景寅冬十月记。
韩察等明通等州刺史821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朕子育黎人。
懔乎惧一物之不至。
将我德泽流布于远迩者。
其惟良二千石乎。
京兆府富平县韩察等。
久于史职
皆著能名。
昔尝奉诏条。
风声尚在。
或历居郊甸。
惠养有方。
命汝临人。
勿违其俗。
夫明近于海。
懦则奸生。
通理于巴。
急则吏扰。
沔当津会。
滞则怨起。
推是三者。
引而伸之。
然后可以忧人之忧矣。
尔其勉之。
可依前件。
第二问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四
问。
时皆曰。
县令之官。
为能以化亲于人矣。
讯其变化宠最之法。
曰。
岁益氓几室。
赋随而息之。
是令之诲人曰。
劳氓其来我者。
遂其所而保之。
吾能使吏不侵。
决不渝。
一岁曰。
侨人籍而不赋。
再岁曰。
侨人赋而不役。
诚著而不衰。
四邻之人逋而来者。
属袖于道。
岁告籍于其郡。
达于连帅
即迁之。
逋人之邑亦且虚籍以自蔽。
累赋于所存。
四邻之邑。
更教诲以召之。
赋累而不能反者。
更往而逋之。
四土之人。
环游不绝。
轻去其乡闾。
犹脱垢耳。
虽恩书亟降。
为之濯煦。
然犹虚籍为祖。
日增而不止。
岂褒尤宠最之谬哉。
不然。
其咎安在。
众君子皆含智负能。
惟其不吝嘉谋。
伫闻通理
谕业835年9月 中唐 · 皇甫湜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逍遥游曰。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必聚粮。此言务远则积弥厚。
成安君曰。千里馈粮。
士有饥色。樵苏后爨。
师不宿饱。此言持不实则危。
一则寓论。一则武经。
相发明其义符也。故彊于内者外必胜。
殖不固者发不坚。功不什倍。
不可以果。志力不兼两。
不可以角敌。号猿贯虱
彻札饮羽。必非一岁之决拾。
仰马出鱼。理心顺气。
必非容易之搏拊。浅辟庸种无嘉苗。
颓絇疏织无良帛。夫欲利其获。
不若优其为获之方。若欲显其能。
不若营其为显之道。求诸人不若求诸已。
驰其华不若驰其实。彼则趑趄于卿士之门。
我则婆娑于圣贤之域。彼则巾车于名利之肆。
我则冠屦于文史之囿。道寝而后进。
业成而后索。以其劳于彼。
曷若勤于此。以其背于路。
曷若赍于家。求售者声门而衒贾。
致贱者深匮而俟价。求聘者自容于靓妆。
取贿者嫌扁于密影。鲔可荐也。
不虑纶罟之不逢。可贡也。
不虑包匦之不入。务出人之名。
安得不厉出人之器。战横行之阵。
安得不振横行之略。书不千轴。
不可以语化。文不百代。
不可以语变。体无常轨。
言无常宗。物无常用。
景无常取。在谭其理。
覈其微。赋物而穷其致。
歌咏者极性情之本。载述者遵良直之旨。
觞类而长。不失其要。
此大略也。夫比文之流。
其来尚矣。自六经子史至于近代之作。
无不详备。当朝之作。
则燕公悉以评之。自燕公已降。
试为子论之。燕公之文。
如楩木楠枝。缔构大厦。
上栋下宇。孕育气象。
可以燮阴阳而阅寒暑。坐天子而朝偫后。
许公之文。如应钟鼙鼓。
笙簧錞磬。崇牙树羽。
考以宫县。可以奉明神。
享宗庙。李北海之文。
如赤羽白甲。延亘平野。
如云如风。有貙有虎。
阗然鼓之。吁可畏也。
贾常侍之文。如高冠华簪。
曳裾鸣王。立于廊庙。
非法不言。可以望为羽仪。
资以道义。李员外之文
则如金舆玉辇。雕龙彩凤。
外虽丹青可掬。内亦体骨不饥。
独孤尚书之文。如危峰绝壁。
穿倚霄汉。长松怪石。
倾倒溪壑。然而略无和畅。
雅德者避之。杨崖州之文。
如长桥新构。铁骑夜渡。
雄震威厉。动心骇耳。
然而鼓作多容。君子所慎。
权文公之文。如朱门大第。
而气势宏敞。廊庑廪厩。
户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规胜槩。
令人竦观。韩吏部之文。
长江注。千里一道。
冲飙激浪。瀚流不滞。
然而施诸灌溉。或爽于用。
襄阳之文。如燕市夜鸿。
华亭晓鹤。嘹唳亦足惊听。
然而才力偕鲜。悠然高远。
故友沈谏议之文。则如隼击鹰扬
灭没空碧。崇兰繁荣。
曜英扬蕤。虽迅举秀擢。
而能沛艾绝景。其他握珠玑奋组绣者。
不可一二而纪矣。若数公者。
或传符于帝宰。或受命于神工。
或凤翥词林。或虎踞文苑。
或抗辔荀孟。或攘袂班扬。
皆一时之豪彦。笔砚之麟凤。
今皆游泳其波澜。偃息其林薮。
铨其一揖之旧也。而骤以谕业之言。
动子之志。诚未当也。
遂绝意随计。解装退修。
循力行待取之儒规。达先难后获之通理
将为勇退。真勇进也。
斯可尚矣。子既信余之不欺。
余亦贵子之不忽。因源流遵业而列谕焉。
李生第二书 中唐 · 皇甫湜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五
白。生之书辞甚多。
志气甚横流。论说文章不可谓无意。
若仆愚且困。乃生词竞于此。
固非宜。虽然。
恶言勿从。不可不卒。
勿怪。夫谓之奇。
则非正矣。然亦无伤于正也。
谓之奇。即非常矣。
非常者。谓不如常者。
谓不如常。乃出常也。
无伤于正。而出于常。
虽尚之亦可也。此统论奇之体耳。
未以文言之失也。夫文者非他。
言之华者也。其用在通理而已。
固不务奇。然亦无伤于奇也。
使文奇而理正。是尤难也。
生意便其易者乎。夫言亦可以通理矣。
而以文为贵者非他。文则远。
无文即不远也。以非常之文。
通至正之理。是所以不朽也。
生何嫉之深耶。夫绘事后素。
既谓之文。岂苟简而已哉。
圣人之文。其难及也。
作春秋。游夏之徒不能措一辞。
吾何敢拟议之哉。秦汉以来。
至今文学之盛。莫如屈原宋玉李斯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
其文皆奇。其传皆远。
生书文亦善矣。比之数子。
似犹未胜。何必心之高乎。
传曰。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生自视何如哉。
书之文不奇。易之文可谓奇矣。
岂碍理伤圣乎。如龙战于野。
其血元黄。见豕负涂。
载鬼一车。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此何等语也。生轻宋玉
而称仲尼相如文学。按司马迁屈原曰。
虽与日月争光可矣。生当见之乎。
相如之徒。即祖习不暇者也。
岂生称误耶。将分有所至极耶。
将彼之所立卓尔。非强为所庶几。
遂雠嫉之耶。其何伤于日月乎。
生笑紫贝阙兮珠宫。此与诗之金玉其相何异。
天下人有金玉为之质者乎。被薜荔兮带女萝。
此与赠之以芍药何异。文章不当。
如此说也。岂为怒三四而喜四三。
出之白而性入之黑乎。生云虎豹之文非奇。
夫长本非长。短形之则长矣。
虎豹之形于犬羊。故不得不奇也。
他皆仿此。生云自然者非性。
不知天下何物非自然乎。生又云物与文学不相侔。
此喻也。凡喻必以非类。
岂可以弹喻单乎。是不根者也。
生称以知难而退为谦。夫无难而退。
谦也。知难而退。
宜也。非谦也。
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生以一诗一赋为非文章。
抑不知一之少便非文章耶。直诗赋不是文章耶。
如诗赋非文章。三百篇可烧矣。
如少非文章。汤之盘铭是何物也。
孔子曰。先行其言。
既为甲赋矣。不得称不作声病文也。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
生既不以一第为事。不当以进士冠姓名也。
夫焕乎郁郁乎之文。谓制度非止文词也。
前者捧卷轴而来。又以浮艳声病为说。
似商量文词。当与制度之文异日言也。
近风教偷薄。进士尤甚。
乃至有一谦三十年之说。争为虚张。
以相高自谩。诗未有刘长卿一句。
已呼阮籍为老兵矣。笔语未有骆宾王一字。
已骂宋玉为罪人矣。书字未识偏傍
高谈稷契。读书未知句度
下视服郑。此时之大病。
所当嫉者。生美才。
勿似之也。传曰。
惟善人能受尽言。孔子曰。
君子无所争。必曰射乎。
问于者多矣。以生之有心也。
聊有复。不能尽。
不宣。再拜。
李石荆南节度使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翼亮之臣。
寄任攸重。
九功未叙。
则宜立于庙堂。
百度既贞。
则兼制于方岳。
中外迭处。
式宠才贤。
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李石
元精降祥。
河岳钟秀。
文含大雅。
学茂全经。
赡智通理乱之源。
达识究古今之变。
望郁人杰。
居为国桢。
顷者嘉其多能。
俾调鼎实。
动必循道。
知无不为。
每竭虑于谋猷。
思致予于尧舜
尝司转漕
仍总征财。
盘错之难。
锥刀不滞。
增台辉之光彩。
扬凤沼之波澜。
坠典咸修。
远方毕服。
夙夜匪懈。
光我知臣。
近者情在进贤
愿辞衮职。
诚不易夺。
朕所难违。
乃眷荆门
东南巨镇。
山川重险。
舟车要冲。
比罢节符。
是遵权便。
台臣往涖。
宜复前规。
俾登大将之坛。
仍持上相之印。
尹正望府。
兼视雄藩。
增荣峻阶。
无忝朕命。
中书侍郎同中中书门下平章事江陵尹充荆南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勋如故。
定辍朝例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官至丞郎。皆朕所委。
不幸云亡者。宜其为之废朝。
况朝会班列。本在诸司三品之上。
比限近敕。或乖通理
时因敬休殒丧。载深伤恻。
自今丞郎。宜准诸司三品官罢朝一日。